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助学奖学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教[2005]75 200576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教育厅,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为体现党和政府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关怀,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并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国家决定设立“国家助学奖学金”。现将《国家助学奖学金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国家助学奖学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做好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并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特设立国家助学奖学金。

第二条 国家助学奖学金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面向全国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在校本专科学生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分为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两种形式。

     国家奖学金的资助对象为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国家奖学金额度为每人每年4000元,每年资助5万名学生。

     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对象为高校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国家助学金以资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生活费为目的,标准为每人每月150元,每年按10个月发放,每年资助约53.3万名学生。

     第三条 国家奖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或全国统一高考成绩优秀;

     5.家庭贫困,生活俭朴。

     第四条 国家助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勤奋学习,积极上进;

     5.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生活俭朴。

第五条 高校可按照上述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分别制定相应的综合测评办法,并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思想品德、学习情况、校规校纪等具体指标对学生进行评审。

     第六条 国家助学奖学金按年度申请和评审。每年9月开始受理申请,当年1031日前评审完毕。

     第七条 学生可根据国家助学奖学金申请条件,按学年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每学年一次,符合条件的学生可连续申请,并提交《国家奖学金申请表》或《国家助学金申请表》见附表12),但在同一学年内不得同时享受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

     第八条 国家助学奖学金的评审程序如下:

     1.财政部根据中央高校和地方高校上一年度在校本专科学生人数,于每年91日前确定并下达对各中央主管部门和各地的国家助学奖学金预算及分配名额。分配名额时,对西部地区的高校适当予以倾斜。

     2.中央主管部门和各地财政厅)(会同教育主管部门按照财政部确定的国家助学奖学金名额,确定各高校的国家助学奖学金名额。对农林、水利、师范、民族、地质、矿产、石油、航海等专业的学生占在校生比例较大的高校适当倾斜。

     3.各高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国家助学奖学金名额,受理学生的申请材料,组织等额评审,并在正式确定获资助学生名单之前,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初审合格学生名单向全校师生公示,以防止不正之风,杜绝弄虚作假行为。

     4.公示结束后,由各高校于每年1031日前将正式确定的获资助学生名单按照隶属关系分别报送中央主管部门或省教育厅、财政厅备案。

     第九条 各中央主管部门和各省财政厅)(通过省教育主管部门在接到各高校上报的国家助学奖学金获资助学生备案名单后,于15日内将资金全部拨付给高校。

     第十条 国家奖学金由各高校统一发放给获奖学生本人;国家助学金由学校按月发放给学生,或直接打入学生每月的伙食卡。

     第十一条 各高校要切实加强管理,认真做好评审和发放工作,确保国家奖学金真正用于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学生,确保国家助学金切实用于学生生活费开支。

     第十二条 各有关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对国家助学奖学金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和挤占,同时要接受财政、主管机关等部门的检查与监督。

     第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由本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参照本办法设立本地区的政府助学奖学金,可以称为“××省市、区政府助学奖学金”。具体资助人数及实施细则,由各省自定。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教育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原《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奖学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2]33同时废止。

 

 

财政部

教育部

二零零五年七月六日



返 回